集团新闻

董事长专栏

 

我们一起学国学第三十五期:人生最重要的功课是修炼自己

  智仁勇既是中庸的核心思想,也是儒家思想中认为君子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德性。那么,一个人如何修炼自己的德性,使自己达到“仕”的高位境界呢?

首先,要做到智者不惑。一个人一旦掌握了天地运转的底层逻辑、人际交往中人性的底层逻辑,当你再回过身来看这些具体事情的时候,就不会感到迷惑。因为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有原因的,你找到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就会豁然开朗。这和新的世界首富马斯克推崇的第一性原理一样,就是要学会剥开事物表象看穿问题的本质,然后再在本质层面找到突破点,就会沿着清晰的路径一层层地往上走。

第二,要做到仁者无忧。真正的仁者是没有忧虑的。如果你爱天下的所有人,觉得所有人与你融为一体,那你还有什么值得患得患失呢?一个人有忧虑,是因为把世界划分为小我和非小我来算计。就像一岁多的小孩,一旦有了自我意识之时,当面前放着一大一小两个梨,他就想把这个大的先拿走,这是小我在争夺小我之外的资源。这一算计,得不到怎么办呢?得到了还想再多得一些怎么办呢?这样就一定会忧虑得失、产生焦虑。所以,我们在生活中要意识到,伴随肉体成长起来的小我是孤立的、局限的,与天道自然规律以及我们的环境是分离的。大千世界纷纷扰扰,如果要做到无忧,就一定要说服自己适当控制小我的欲望,多做利他的事情。因为利他才是真正的、最大的利己,这样就会除去很多烦恼和忧虑。

第三,要做到勇者无惧。从大乘佛法的逻辑讲,“勇者”就是要帮助众生获得好处。这种行走在正道、没有小我的境界,就没有什么可以畏惧。一个人产生畏惧,一定是因为考虑小我利益,当这种小我利益被侵害的时候才会畏惧。在我认知世界里觉得,凡是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就会产生畏惧。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心法是,既然我们知道了产生畏惧的原因,那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可以一步一步地观察我们做的每一件事,找到畏惧的根源,然后用行动打消畏惧。每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产生恐惧心理,这是正常现象。衡量一个人是否勇敢的核心关键,是他面对困难的时候,采取什么样的行动。有的人选择直面困难、勇往直前,有的人选择畏惧逃避,甚至寻找借口。无疑,真正的勇敢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迎头而上直面它、战胜它。我们干任何事情,没有一点拼和闯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。妥协和退让只会让困难越来越难,让问题越来越多。只有勇敢地迎上去,大胆地面对它、击败它,你才能走得更远、飞得更高。

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,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,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美发展之重要指标。当然,这三种品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,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修炼来的。正如《中庸》所讲:“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”。智是通过不断学习,仁是通过不断行善,勇是通过不甘人后的上进心而来。一个有所成就的人,正是通过在工作生活中不断修炼好学、力行、知耻这三种品格,一步步的实现自己的成长进步。
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3-05-08 14:07

010-63256625